来源:杏彩体育官网app 发布时间:2025-08-18 07:25:14
2025年8月15日,在第三个全国生态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与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了一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衔接典型案例,这中间还包括一起跨省非法填埋6700余吨废硫膏导致超3万吨土壤被污染案,最后有19人被判刑。
案例显示,2021年6月至12月,李某某等19人在未取得许可的情况下,为非法牟利,将来自山东、江苏、陕西、河北等不同省份境内10家企业的6700余吨废硫膏运输至河北省井陉县三个场地进行非法填埋。经评估,此次危废倾倒事件共计污染土壤31815.26吨,造成生态损害价值1.38亿元,严重损害国家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
检察日报·公益周刊此前报道,废硫膏是煤炭脱硫后产生的废渣,含有砷、氰化物、酚、萘等有毒物质。办案检察官介绍,李某某等人非法填埋废硫膏对环境造成污染案中,从联系企业找‘货源’到运输、装卸、填埋,形成了一条倾倒废硫膏的“黑色产业链”。令人吃惊的是,此前,李某某因为伙同他人用盐酸浸泡长石对环境造成污染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参与倾倒废硫膏“黑色产业链”时他正在取保候审期间。
2021年10月,李某某等人污染自然环境案案发后,井陉县政府立即组织县公安、生态环境等有关部门召开应急处置联席会。河北省井陉县人民检察院提前介入并提供法律支持,石家庄市生态环境局井陉县分局及时组织专家力量和第三方公司开展专业鉴定、处置工作,为开展应急处置及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井陉县检察院于2022年5月30日对该案以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立案,随后推动8家企业依法缴纳了所应承担的应急处置等费用。2022年12月14日,井陉县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对拒不履行赔偿相应的责任的山东某能源公司、山东某煤化公司及李某某等人追缴赔付金额共计3196.41万元。
2023年1月、2月,本案经三次开庭审理,山东某能源公司于2023年4月主动承担了1538.98万元的生态赔偿责任。2023年8月4日,井陉县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刑事附带民事判决,全部支持检察机关诉讼请求,判令山东某煤化公司及李某某等被告人承担生态损害赔偿金1657.43万元。一审判决后,七名被告人提出上诉。2023年9月27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院判决显示,李某某被以污染自然环境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二个月,并处罚金20万元,追缴违法来得到的40余万元,其他18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至一年不等。同时,法院判令李某某等人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对非法填埋废硫膏的行为连带承担生态损害赔偿金995万余元;判令李某某等人对用盐酸浸泡长石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行为连带承担生态损害赔偿金68万余元。
最高检表示,污染事件案发后,生态环境部门和检察机关协同联动,促使10家企业均承担了环境侵权责任,共追回生态环境损害处置及修复等相关联的费用1.03亿元,修复受损土地16亩,被污染土地的覆土复绿全部完成,实现了“专业处置—政府索赔—司法追偿—生态修复”的全链条治理目标。
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2025年7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8.6万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7.2万件、民事公益诉讼1.4万件;共提起公益诉讼7500余件,约占全部领域提起公益诉讼案件的57.6%。2018年1月至2025年7月,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共计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约5.69万件。
2025年2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逐步加强危险废物环境治理 严密防控环境风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促进危险废物收集便利化和转移快捷化,深化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试点,鼓励有条件的收集单位为小微企业“反向”填写危险废物电子转移联单,并为其提供规范环境管理和信息化服务;促进危险废物再生利用,推广危险废物利用先进的技术,推动健全危险废物循环利用体系。
为贯彻落实《指导意见》,探讨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经验,交流危险废物深度资源化利用技术和成果,推广最佳环境实践和最佳环境技术,促进危险废物集中收集企业和资源化利用企业的规范化、规模化、专业化运营,无忧固废网联合权威机构于2025年8月21-23日在苏州共同举办“2025危险废物集中收集及深度资源化交流论坛”。诚邀各相关单位或组织积极报名参加。
董庆银,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副研究员。担任巴塞尔公约附件修订专家组成员、废电池技术导则制修订工作组成员、住家废物伙伴关系工作组成员、电子废物相关挑战行动伙伴关系工作组成员,生态环境部废弃电器电子科技类产品技术复核专家库专家,河北、海南、江西、江苏等省固态废料领域专家库专家,山东省、河北省“无废城市”建设专家库专家,参与了多个城市“无废城市”建设支持工作。研究领域包括固态废料管理政策、国际公约履约、动力电池回收处理、电子废物管理和资源化、危险废物治理与资源化技术、有害垃圾治理政策、“无废城市”建设与技术评估等。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和项目骨干参与6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其他相关项目研究。作为主要起草人形成政策建议10余份并提交生态环境部,其中4篇获部长级领导批示。发表文章30余篇,参与专著编写10部,联合申请专利8项,主笔编制团体标准1项,获学会协会科技奖励3项。
傅忠君,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理工大学教授(二级)。1993年获“山东省专业方面技术拔尖人才”称号,1994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山东化学化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学会理事;山东省环保厅危废应急处置特聘专家、中国化工学会过程强化专家委员会专家、过滤与分离专业委员常务理事;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2018.11-2023.12)。长期从事化工材料、过程工程分离理论及装备技术探讨研究,研究重质油、高沸点有机物分离技术、化工精馏残渣减量化排放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化工过程含盐 废水低成本处置回用技术(2017年启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年结题)。 先后主持淄博市、山东省技术攻关及国家级科研项目多项。获淄博市、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各一项(首位)、国家发明四等奖(首位)、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 奖一项。荣获山东省专业方面技术拔尖人才荣誉称号、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 。发表化工分离、材料相关学术论文70余篇;参与编著《实用传热工程》(第一副主编)、《化工过程强化方法与技术》(编写分子蒸馏一章)等专著。
周海云,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固废处置与资源化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从事固态废料新污染物资源化与新污染物治理工作,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完成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省生态环境厅重点科研项目等10余项课题研究,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撰写专著2部。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优秀环境科技工作人员,江苏省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能源环保专委会副主任,江苏省注册咨询专家、江苏省和江西省科技厅科技咨询专家、江苏省固体废物和化学品环境管理专家。
郭世鹏,天大越华环保信息化领域专家,越华鹏诚数字科技总经理。环保行业危废领域“监管单位”、“经营单位”、“产废单位”信息化系统资深专家。为山东、河北、安徽、山西、江苏、河南、广东等地的危废经营单位、产废单位、监管单位提供多套危废信息化项目(产废单位危废精细化管理系统、危废秤标签称重打印一体机设备、危废经营单位精细化管理系统、小微企业危废可视化监管平台等)。
演讲主题:危险废物经营单位信息化的系统建设方案及环保设备数字孪生安全解决方案
马士龙,高级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上海煜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曾就职于德国最大环保企业瑞曼迪斯集团、瀚蓝环境等国内外大型环保企业。十余年危险废物回收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领域项目选址、建设、调试、生产准备、运营及项目收并购等方面经验。相关领域发表论文近20篇,专利申报10余项。
李跃,工创信息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CEO 。工创信息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位于中国无锡国家科技园,是安全和环保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为政府、企业、事业单位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信息化咨询及定制服务。凭借强大技术和丰富经验,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领军者,截止2025年6月我司自主研发的软件产品以为全国3万多家客户提供技术服务。
公司核心团队由清华、南大等知名院校的资深专家组成,行业背景深厚且极具创新力。我们在北京、上海、重庆、青岛、南京等多地设立办事处,构建了全国服务网络,能为您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作为通过双软和科技型企业认证的创新企业,我们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值得您信赖与合作!
王伟,产品管理高级经理。无锡能之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1月11日,由中国广核与无锡市新发集团共同投资,总投资3.36亿元,占地面积共84.6亩,建成2条危险废物等离子体处置生产线间全密闭式负压危废贮存仓库及相关配套设施,危废处置能力为1.98万吨/年,处置范围包含18种危险废物类别。建成4000平方小微企业危废收储仓库,收集许可5000吨/年,收储范围包含41种危险废物类别。
杨志强,环境咨询师/可持续发展顾问/环保项目管理者。沧州冠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全国最大的危险废物市场技术咨询平台,拥有强大的技术与服务团队,公司致力于环境管理服务,提供安全、可靠、专业的危险废物贮存、转移服务,同时为公司可以提供别的环境管理解决方案。公司秉承“客户为尊、服务为荣”的经营理念,恪守“共创、共享、共赢”的企业精神,通过开放式创新、卓越运营管理、人力资源发展等战略的实施,以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技术,全面打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成就最优秀的行业品牌,提供最有价值的行业服务。
李强,教授级高工,注册环保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中国化工学会委员,中国环卫行业青年人才,上海市“长宁工匠”。同济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波尔图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工业固废资源化领域,曾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环协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上海市土木工程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发表中外文论文20多篇,授权专利10多项,出版专著4部。参与国内20多个大型固废综合处理中心的设计建设及运营。近几年主持多项高盐废物运营项目技改及新项目构建。
刘岳,青岛斯坦德衡立环境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员、高级工程师,深耕危废鉴别行业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尤其擅长工艺分析和未知物分析,凭借扎实的专业相关知识和敏锐的技术洞察力,为行业难题提供精准解决方案。在职业生涯中,多次主持省、市级重点项目,独立完成100余个危废鉴别项目,涵盖污泥、结晶盐、污染土壤、河道底泥、废渣等多种复杂鉴别对象,其成果多次获得生态环境部和行业内专家的高度认可。
4.广泛应用于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转运领域的包装容器、技术装备制造企业、信息系统或解决方案提供商,物料搬运机械企业、装卸系统提供商,重卡车辆及LNG汽车企业;
冠名赞助、协办单位、支持单位、晚宴赞助、企业专场活动申办和实物赞助请联系会务组商洽。